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规章制度 > 正文

小学教育(数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来源:小学教育(数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 发布日期:2020-12-12 】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师德修养良好、学科素养全面的,扎实掌握数学学科基本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小学教育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反思与创新精神,能胜任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同时能承担小学一定其他学科教学工作的复合型小学教师。

本专业毕业生入职5年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1.有良好的师德修养,有较深厚的教育情怀。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乐教适教。

2.教学能力突出,能逐步形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同时能够适应实际需要,承担小学一定其他课程的教学,成为多科多能型小学教师。

3.教育理念先进,综合育人能力强。能正确敏锐观察和分析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状况,有效指导和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优秀的班主任,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

4.具有反思与创新精神,具备终身学习能力,能不断提高教学和研究水平,逐步成为与时俱进的创新型教师。

二、毕业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秉承忠诚执着、求真朴实的学校精神,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育情怀】认同小学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愿意从事小学教育事业;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身心健康;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3.学科素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学科基本知识,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习惯和数学思维品质,具有较强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科学与人文艺术素养。

4.学会教学:掌握小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扎实掌握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原理和方法,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技能,熟悉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能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掌握基本的教育研究方法,具有一定的数学教学研究能力;掌握一定的其他小学学科教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初步具备其教学设计、实施、评价能力。

(三)学会育人

【5.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掌握小学德育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小学班队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获得小学班队的组织、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积极体验,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6.综合育人】了解小学生学习与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形成科学的儿童发展观;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意识,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获得积极体验。初步掌握利用各种优质文化资源,设计与组织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学会发展

【7.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和专业发展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能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8.沟通合作】能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获得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的积极体验,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精神;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能运用语言、文字等多种沟通形式,会使用常用的网络社交软件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矩阵

三、岗位-任务-能力-知识-课程结构简表

四、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

主干学科:教育学 数学

核心课程:小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小学班队原理与实践、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分析、线性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基础、初等数论、小学数学基础理论。

五、学制与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

弹性学制:3-6年。

六、毕业学分与授予学位

毕业学分:156学分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30学分;专业基础课程56学分,其中核心课程38分;专业选修(方向/行业)课程29.5学分;集中性实践24学分;通识课程16.5学分。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

七、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军事训练、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教师专业技能训练。

1.毕业实习要求:

“教育实习”采取驻校指导、巡回指导和远程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有效指导,推行“双导师制”,即高校教师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协同遴选优秀教研员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担任指导教师。

“教育实习”包括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等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内容体系,旨在促进师范生深入参与体验教学工作,指导学生、管理班级和组织班队活动,以及教研活动,获得与家庭、社区联系的经历,从而促进良好的师德素养的形成,促进教育教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内容,提升职业认同感,获得初步的教学、班级管理与学生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等能力,为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和持续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第7学期安排18周毕业实习。实习结束,学生应当提交实习相关材料,写出实习总结,经过验收合格者记9学分。

2.毕业论文(设计):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采取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教学设计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结合教育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内容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毕业论文字数不少于8000字;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撰写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一个完整单元所有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并录制提交其中一课时完整的课堂实际教学视频,刻录光盘存档,答辩以说课的形式进行。

毕业设计(论文)在第6学期末启动,第7学期完成选题,第7-8学期完成论文开题、论文(设计)写作及答辩等相关工作。成绩合格者记6学分,在中等(70分)及以上方可获取教育学学士学位。

八、第二课堂素质拓展

学分认定按《河池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的规定执行。

九、课程结构、学分、学时及课时分布

十、课程计划表


说明

1.理论课程16学时计1学分,集中实践1周计1学分,教育实习2周计1学分。

2.“创新拓展与第二课堂”项目得分与认定办法,以学工和团委的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为准。

3. “教育研习”是“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拓展延伸,贯穿于社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之中,最迟第7学期完成。

4.课程计划表中用“※”标注的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用“△”标注的课程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